當5g“遇到”RedCap: 5g 商用服務需求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定義了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三種應用場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ai module然而,隨著技術應用的深入,在視頻監控、可穿戴設備等一些中高速應用場景中,新的5G空口(NR)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5G技術需要進一步優化。因此,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在Release-17(R17)版本中定義了“縮減能力”(RedCap)。

RedCap標准演進

為了滿足 Embb、 MMTC 和 URLLC 的服務需求gnss module,3gPP 在 r15首次引入了5g 無線接入技術,並在 r16進一步增強了5g 無線接入相關技術。

但在一些中高速IOT應用場景中(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壓力傳感器、運動傳感器等工業無線傳感器、智慧城市、工業視頻監控等。),5G NR技術難以適應。因此,3GPP在R17版本中定義了RedCap,以滿足中高速物聯網應用場景的需求。

在繼承5G NR關鍵技術特性的同時,RedCap降低了對數據進行速率、時延等的要求,而在網絡設備管理成本、複雜性、功耗問題等方面發展有所作為提升。redcap 5gRedCap與eMBB、uRLLC和mMTC典型性能比較分析如圖1所示。

在時間延遲方面,URLLC 的目標延遲為1毫秒,而 Redcap 的工業傳感器的目標延遲小於100毫秒,視頻監控的目標延遲小於500毫秒。

傳輸速率方面,eMBB的目標峰值速率下行可達20Gbits,上行可達10Gbits。最苛刻的RedCap應用(如可穿戴設備)需要150Mbits下行和50Mbits上行。

在電池壽命方面,mMTC的目標是10~15年,而對於RedCap應用來說,工業傳感器的目標是幾年,可穿戴設備的目標是一到兩周。

R18標准中RedCap技術的性能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增強,RedCap也將對標4G Cat1/1bis(專為4GLTE物聯網系統應用而設計的終端產品類別),通過不斷縮減企業業務工作帶寬、降低峰值速率等方式可以降低網絡終端複雜度,並拓展中國智能電網、健康環境監測等新的應用管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