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老師和上五年級的輝輝聊天,老師問他長大了想做什麼,他的回答讓老師驚詫不已。“職業遊戲玩家!每天都可以玩到最新的遊戲,而且又有錢賺,太牛了!”老師問:“你身邊有人從事這樣的職業嗎?”孩子搖搖頭。“那你怎麼知道這個職業的?”輝輝說:“電視上看到的。真的很酷!”“哦,原來是這樣!”老師接著問:“你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啊?”輝輝說:“媽媽是會計,爸爸是工程師。”老師問:“你覺得他們的工作怎麼樣?”輝輝說:“還行吧。反正我不知道父母具體做什麼,我也沒去過父母的單位。”
這個孩子可能沒有接受過生涯教育,像他這樣的孩子到了11歲在线中文课价格左右還處於“職業幻想階段”,基本上不知道職業分類,不了解一些常見職業的特征,更不懂得要完成一份工作需要合作、負責、認真、守時、努力等積極的態度。孩子這樣遲遲不進入“職業現實階段”,會影響他把自己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聯系起來,不利於孩子確立更適合自己的理想。父母需要及時地對孩子進行生涯教育。
好的成長需要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是由曾任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的馬蘭博士於1971年提出的一種構想,旨在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脫節的問題,引導青少年從升學主義轉向關注個人的生涯與未來的發展。所以,生涯教育對義務教育有促進作用,是伴隨著義務教育而展開的。這種教育同時具備學術與職業功能,能滿足升學及就業准備的需求。生涯教育強調在傳統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職業價值,其目標是使個人能夠創造有價值的人生,並使個人能夠有意識地融入社會。
忽視生涯教育,會使得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職業意識欠缺,在事關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缺乏必要的生涯知識,從而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責任感。這樣,他們只能依靠父母和他人的建議被動地選擇學習的專業和從事的職業,而這一點是違背了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也不利於孩子最大化地實現自我。
最了解孩子的人是孩子自己,那麼,關於將來做什麼的問題也是需要孩中文作文子自己來決定的。很多孩子到了大學畢業也不知道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什麼,而這體現了孩子對職業了解的貧乏、對未來的不自信,以及對自我規劃的迷茫和不足。
當下很多孩子都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家長讓怎麼學就怎麼學,老師怎麼要求就怎麼學,這樣遵照別人的意志去學習因為不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所以學習動力不強。對孩子進行生涯教育,很好地把孩子的學習與未來的職業、自身的發展、人生的價值聯系起來,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生涯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
生涯覺察:覺知工作的角色。最好從小學低年級時就開始培養,一直持續到中學畢業。這個階段主要強調態度、一般生活技能以及自我認知三個方面。
生涯探索:嘗試各種工作的可能性。該階段由小學高年級開始,一直汉语拼音学习持續到高中及離校後。重點強調自主地探索與工作有關的獨特能力與需要條件。
生涯導向:這個階段要做職業方向選擇的決定。
生涯准備:習得從事某項職業所需的技能,此階段與生涯探索同等重要,在高中時期應該特別重視。
生涯維持與發展:在所從事的工作中尋找意義並獲得滿足。
網站熱門問題
沒有學位我可以在臺灣教書嗎?
臺灣的英語教師必須具有學位,才有資格在臺灣教授英語. 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優先,但擁有副學士學位的教師也可以在臺灣找到教授英語的工作. 要知道你的學位不一定要在教育領域. 它可以在任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