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催眠暗示療法
自我催眠暗示療法是通過自我催眠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心身狀態和行為的一種心理療法。人們通過一定程度的心理訓練,可以進行自我強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療。實際上,人們早已應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禱、宗教儀式、印度的瑜伽術、中國的氣功術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實施自我催眠暗示。
暗示在人類的生活中具有很大作用。當人在清醒狀態下,暗示雖也有作用,但在催眠狀態下,暗示的內容進入潛意識領域更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威力。在催眠狀態下的暗示,不僅能夠改變身體的感覺、意識和行為,而且還可以影響內髒器官的功能。
腦科學研究證明,大腦前額葉不僅與意識和思維等心理活動有關,而且催眠治療前額葉與調節內髒器官活動的下丘腦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纖維聯系。這種結構上的聯系可能是人類能主動利用意識和意象來調節和控制內髒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質基礎。
潛意識對調節和控制人體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環、免疫反應、物質代謝以及各種反射和反應均起著很大作用。許多研究證明,在催眠狀態下暗示身體處於不同狀態,代謝率就出現相應的變化,如暗示正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時,代謝率可上升25%。應用自體發生訓練法進行自我催眠,使心身放松後,代謝率比平時的安靜狀態降低15%-20%。
實驗研究還發現,動物在性活動的高潮期和人在喜悅、大笑、聽悅耳音樂、回憶幸福的體驗時,則有大量的腦啡肽和內啡呔的分泌,相反,當身體有疼痛或痛苦等消極性情感時,則在體內有大量的p物質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內啡肽類物質也具有抑制體內產生p物質和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
因此,在催眠狀態下,根據強化的原則,自己不斷地強化積極性情感、良好的感覺以及正確的觀念等,使其在意識和潛意識中印記、貯存和濃縮,在腦中占據優勢,就可以通過心理生理作用機制對心身狀態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因而,當應激和焦慮狀態時,體內分泌的大量去甲腎上腺索引起的心悸、心跳加快、呼吸增強、頭暈、出汗、胃部不適、下肢發軟(面條腿)、皮膚發涼和精神恐懼不安等症狀,經過一定時間的自我催眠暗示很快得以消除。
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單調聲、光和按摩刺激或借助腦波、皮膚電阻等生物反饋裝置幫助放松心身,更可加速進入催眠狀態。通常采用自行閉目安神,調整呼吸,數呼吸、聽呼吸聲,辨別吸氣和呼氣的氣流溫度差別,再臨床心理學家結合用意念按一定順序放松全身各部肌肉等方法進行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暗示通常采取仰臥或坐位,使身體各部均處於舒適放松的姿勢下練習。先把注意集中於自己的身體感覺,內視自己,進行自我催眠和暗示。首先不斷地利用“信心、勇氣和滿足?等積極性情感和美好的意象驅除“煩悶、不安和悲傷”等各種消極性情感,進而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自我規劃、自我強化、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初期練習應選擇比較安靜的環境,每天多次練習,逐漸變為每天有規律地練習2-3次,較易收效。每次5-20分鍾。初學者每次時間不宜過長,時間稍長容易出現注意渙散,入睡和不知不覺中使注意緊張等缺點。因此應適當縮短每次練習時間,甚至也可把一次練習分為幾個階段,每段只練習幾分鍾。
自我催眠暗示療法主要用於:(1)減除心理應激,改善睡眠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身體的免疫功能,防治各種心身疾病;(2)增強記憶力、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3)矯正各種不良習慣及減肥;(4)治療性功能障礙及痛經、盆底肌松弛、更年期綜合症;(5)控制疼痛;(6)提高體育訓練和比賽成績等。